9月26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开展。
本次展览精选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历史经典照片,不少珍贵资料为首次披露。展览包含浴血新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时空巨变、富民厚生等多个篇章,从百姓视角出发,以视觉逻辑为线索,全景展现新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
从9月26日开始,我们把“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这里,呈现给大家。今天展示的是这个展览中的“百花齐放”(上篇),共20张照片。
时代东风浩荡,激活“一池春水”。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神州大地升腾起“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从五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文明古国,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焕发新的风采。
点评 人物动作造型传神,画面色彩丰富。
点评 场景别致,侧光形成人影填补左侧空白,丰富视觉形态。
点评 复杂视觉元素分布有序,电影机的出现满足观者对戏外事的好奇心。
点评 画面生动而鲜活,极具时代特征且饱含未尽之意,主体身姿引发观者强烈好奇。
点评 场景信息丰富有层次,人物表情生动且富于感染力。
点评 开放的演出环境中,表演者精神饱满昂扬,与观众互动感强。
点评 被摄主体情绪饱满,感染力强。四周观众细节满满,画面视觉信息丰富。
点评 舞者身姿活跃,且对面前观众及乐手具有强大号召力,热烈欢快情绪扑面而来。
点评 经典点题画面,照片色彩鲜艳饱满,舞台造型优美夺目。
点评 照片层次饱满,读者专注的表情令满满的求知欲充盈于画面。
点评 照片呈现黑白染印转彩色效果。表演者与观众交互交融,远处景物良好展现画面三维空间,环境层次丰富,生动耐看。
点评 在设备和感光材料条件受限的彼时,精准清晰捕捉高速运动的舞蹈奔跳动作,显示摄影者深厚的抓拍功力。
点评 懵懂可爱的小朋友与台上幕后的演员形成有趣对比和互动,欢快气氛溢出画面。
点评 俯拍凸显墓坑层次与深度,环境中人物小小的身影与巨大墓坑之间的鲜明对比,彰显现场的壮观气势。
点评 考古学者与兵马俑彼此呼应,使陶俑犹如被赋予生命与呼吸。
点评 逆光有助于塑造被摄体形象,画面氛围感十足。
点评 石窟佛像的“大”与木架上下两层研究修复技术人员的“小”形成有趣对比。
点评 考古学者身体姿态特殊而引人,大量青铜文物形成杂乱却极富魅力的背景,令观者敬畏,并感受到珍贵文物的神圣与考古工作的严谨。
点评 瞬间抓拍准确生动,主体夸张的表情和舞姿,让热烈与欢快充满画面,富于感染力。
点评 山城独特的地理特征造就画面高低层次,上方观众与下方舞者形成有趣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