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见巴黎圣母院
2024年12月8日拍摄的巴黎圣母院外景
文/《环球》杂志记者 唐霁(发自巴黎)
编辑/刘娟娟
2024年12月8日,暌违5年,遭遇火灾的巴黎圣母院经过修复后重新开放,与游客见面。这天的巴黎风雨交加,却阻挡不了来自各地的热情参观者。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坐落于塞纳河中央位置的西岱岛上。这座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因一场大火导致屋顶和塔尖被烧毁,部分石质拱顶坍塌,但主体建筑得以保存。
5年过去了,巴黎圣母院有何变化?其修复工作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有何借鉴意义?带着这些问题,《环球》杂志记者走进了巴黎圣母院。
重启时刻
当地时间12月8日傍晚17时30分,巴黎圣母院开始向公众开放。《环球》杂志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圣母院上午举行的弥撒活动中有法国总统及其他嘉宾出席,因此警方全天在圣母院周围设立了一个很大范围的安全区。游客需要提前两天左右在巴黎圣母院官网或App上预约参观,持确认邮件才能进入。据法国媒体报道,在巴黎圣母院官网预约平台开放后很短时间内名额就被抢光。
在朝向巴黎圣母院西面钟楼一侧的码头附近,警方设立了一个供游客远眺的开放区域,这里架设了一个电视屏幕,转播圣母院里举行的各种仪式。透过警戒围栏可以看到,夜幕下的巴黎圣母院在巨大的照明灯的投射下显得恢弘肃穆。围栏边挤满了成千上万打着雨伞的游客,他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流连忘返。少数手持预约邮件的游客,焦急地向执勤警察询问进入圣母院安全区的入口位置。
记者遇到一位装扮成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的法国青年,他成功预约到晚上的参观活动。他告诉记者,自己上午8点左右就赶到附近等待了,通过户外转播屏幕,观看了马克龙总统参加的首场弥撒活动。这位“卡西莫多”还轻声吟唱起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里的歌曲《美人》。
走进巴黎圣母院观看,拱形穹顶、玫瑰花窗、大理石地板、大管风琴、壁画和座椅等都已修复好。无论是石柱、穹顶还是石雕,都恢复了乳白色的原色,和修复一新的彩绘装饰一起,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整个圣母院显得更加庄严巍峨,让人想起雨果的那句评价:“一首规模宏大的巨石交响乐”。
来自法国中部城市布尔日的历史老师让·克洛德和妻子、儿子一同来到巴黎,见证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一家人在河边的大屏幕前观看上午的仪式,让·克洛德非常自豪地对记者说,“巴黎圣母院的重新开放,无论对巴黎还是我们的文化遗产而言,都是一次重生。这个巨大的工程,不仅仅是建筑层面的修复,更传达出一种坚韧的力量。我们有责任为下一代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
克莱尔是巴黎人,住所就在巴黎圣母院不远处。她向记者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2019年,我亲眼目睹了巴黎圣母院被大火焚烧的情景,感到十分痛苦、无助。但今天,看到圣母院在火灾后重新站起来,对巴黎人来说这是巨大的幸福,因为圣母院是我们城市的心脏,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记忆。”
浴火重生
时钟回拨到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巴黎民众聚集在街头唱歌祈福下跪祷告,全世界都跟着叹息。
巴黎圣母院的屋顶和塔尖被烧毁,但好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圣母院中的主要文物“耶稣荆棘冠”和“圣路易祭服”等也没有受损。
火灾后的第二天,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表示要在5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在法国的历史上,我们曾经建造了城市、港口、教堂。许多建筑由于战乱或者疏于维护遭到焚毁或破坏,但是,每次我们都重建了它们……法国人民是建造者,我们将重建更加瑰丽的巴黎圣母院。”后来,法国议会两院通过了有关重建的法案。
5年过去了,法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2024年12月7日举行的庆祝仪式上,马克龙指出,经历了2019年火灾对巴黎圣母院的毁灭性打击后,法国人选择了意志和希望,各行各业团结携手,实现了“5年内将巴黎圣母院重建得更加美丽的目标”。
法国总统府说,共有约250家企业、2000多人参与了巴黎圣母院的重建工作,包括来自法国各地的大量手工匠人。马克龙表示,重建工作体现了“法国人的(建筑)艺术”。
据巴黎圣母院官方介绍,重建分为两个阶段。2019年至2021年9月是第一阶段,工作人员对圣母院进行抢修和安全加固,并完成废墟清理和损失评估工作。2021年9月至今是第二阶段,教堂修复正式开始,包括重建塔尖、拱顶和屋架,清洁和修复大教堂的墙壁、彩绘装饰、拱顶和彩色玻璃窗,对壁画和雕塑进行修复,重新安装金色的公鸡风向标等。
教堂外侧仍有很多地方搭设着脚手架。巴黎圣母院官方特别指出,此次重新开放并不意味着修复工作已结束。彩绘玻璃全部修复和安装预计到2026年方能完成,对飞扶壁和穹顶的加固、后殿和圣器收藏室的修复等工作则将持续至2030年前后。
据法国媒体报道,过去5年里巴黎圣母院共收到来自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8.46亿欧元(1欧元约合7.63元人民币)捐款,这些款项全部用于重建工作。目前重建已花去约7亿欧元,剩余资金将用于后续重建工作。
尊重历史,融入现代
分析人士认为,修复巴黎圣母院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世纪工程”,法国积累的经验对世界其他历史遗迹重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首先,在历史古迹的复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巴黎圣母院的重建原则是保持原貌的同时赋予建筑“新的生命”。例如,修复中教堂南侧的6扇玻璃花窗换成了21世纪题材的当代创作。圣母院附近还将修建一座展示其历史的博物馆。
其次,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法国文化部介绍,火灾发生后,文化部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启动了一项汇集多个研究团队的修复与科研项目,从石料和灰浆、木材和框架、建筑结构、金属、玻璃、声学、数据采集和人类学等8个方面开展研究,对巴黎圣母院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为修复重建提供翔实的数据和资料支持。
此外,修复团队采用三维扫描、无人机拍摄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等比例精确完成圣母院三维虚拟模型,确保修复方案的精准性,也大大加快了重建进程。在重建塔尖时,工程师用现代工程木材替代传统木材,既保持了外观的原始风貌,又大大提升了结构的稳定性和防火性能。在材料选择上,则优先考虑环保材料。
巴黎建筑师索菲对《环球》杂志记者说:“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圣母院重建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前提下,融入了现代的建筑方法。”
她属于全世界
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和欧洲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作为哥特式建筑杰作的代表,巴黎圣母院自12世纪始建以来一直是艺术家们灵感的来源。雄伟的轮廓、高耸的塔尖、如鬼斧神工雕凿的滴水兽和石像鬼,使这座大教堂成为全世界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甚至电子游戏等领域创作者的缪斯。
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让这座教堂不仅成为巴黎地标,也成为法国文学乃至文化和精神的地标。雨果赋予了巴黎圣母院生动的人格,在他笔下,屹立不倒的圣母院是世纪变迁的见证者。小说被改编成电影、音乐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不知道有多少人为卡西莫多的命运多舛流下泪水。2024年,当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又一次来到中国巡演,激昂又浪漫的经典曲目《大教堂时代》让无数中国观众心潮澎湃。
法国电子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育碧将《刺客信条》主系列第八部作品的背景设定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在这一作品中,巴黎圣母院成为一个以非常逼真的方式重现的游戏场景,玩家可以身临其境进行探索,同时加深对法国历史上这一重要时期的了解。
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巴黎,自然不想错过一睹巴黎圣母院真容的机会。如今重新开放,巴黎圣母院已是“一约难求”,预约者“从巴黎排到世界各地”。此前法国文化官员曾建议巴黎圣母院在重新开放后收取门票,收入用于资助法国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对此,巴黎圣母院官方已明确表示,重新开放的巴黎圣母院仍免费,只有展示文物的珍宝馆单独收费。
从2024年12月到2025年2月,不能亲临现场的中国游客可以前往北京法国文化中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重建巴黎圣母院”,走进巴黎圣母院大火前后的故事,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一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一砖一石,日复一日,一世纪接一世纪,爱从未消逝。”正如《大教堂时代》中的这句歌词,世人对巴黎圣母院的爱,从未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