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榮譽出品
總策劃:周錫生 本期策劃:黃庭滿 本期編輯:楊理光
  據2月中下旬東莞的畢業(yè)生招聘會的統計信息,春節(jié)以來,普工、技工的薪酬水平已悄然迫近甚至趕超了大專院校的畢業(yè)生。面對“用工荒”,不少單位給農民工開出待遇高于大學生,對此,成都人才市場專門開展了現場調查,結果顯示,45%的大學生求職者認為這很正常。 …[詳細]
      大學生工資為何一定要高于農民工?
  大學生與農民工,本是兩個不同的群體,因為月薪被人們聯系在了一起,并成為媒體討論的焦點。這除了與不能正確認識大學生薪酬有關外,更與社會長期存在的對農民工的偏見有關。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社會現象。我們有什么理由要求大學生的工資一定要比農民工高呢?這種現象的存在是病態(tài)的,是把農民工貼上貧窮文化標簽的結果。在階層分化的社會中,農民工由于缺乏有效參與社會主要機制的途徑,而逐步形成一種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社會的排斥將導致農民工喪失獲取主流社會生活方式的機會。輿論之所以因“農民工工資高出大學生”吃驚,就與社會對農民工的偏見有關。 …[詳細]
  當前,盡管農民工在擇業(yè)上還遭遇歧視,大多數農民工從事著最苦、最累、最臟、最險及城市人最不愿意干的“五最”行業(yè),但明顯的事實是,由于主張權益的新生代農民工的日益壯大,他們的權益保障已經受到了重視,而“農民工工資高出大學生”顯然與此有關,也與整整社會的環(huán)境有關。 …[詳細]
      拘泥于工資孰高孰低沒有實際意義
  農民工被“幸?!迸c大學生被“懂事”,掩蓋了農民工薪酬普遍偏低與大學生就業(yè)難的事實。而糾結于兩者之間的一個詞叫“知識”。農民工并非沒有知識,就某一崗位而言,他們的實際知識可能豐富得很,專業(yè)技能也爐火純青,但他們得到的回報與艱辛的付出明顯不匹配,打工者往往十年如一日地和機器站在一起忙碌著,但是最后留給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并不多。而大學畢業(yè)生,不管他們在大學里學到了多少知識,或學到的知識是否有利于就業(yè),對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說,家庭為購買這“知識”付出的成本是極大的,教育高投入卻不能實現高產出,甚至還要與不曾付出高教育成本的民工爭一日之短長,顯然也是于心不甘的。 …[詳細]
  一般而言,大學生的成長空間更大,工資的提升速度也更快。另外,對于農民工的工資也應該客觀看待,一些農民工賺的是血汗錢,其辛苦程度是很多人都吃不消的。因此,一是不要做無謂的比較,有些歌星一個廣告的收入就是500萬,這可能是一個大學生工作100年的收入,可這又能說明什么呢?既說明不了知識無用,也說明不了藝術無價。二是客觀看待農民工,普遍來說,腦力勞動者獲得的薪酬確實強于體力勞動者獲得的薪酬,但如果將其絕對化,認為農民工薪酬一定要低于大學生,那顯然是一種偏見。 …[詳細]
      薪酬“倒掛”是產業(yè)結構升級必由之路
  大學生起步工資漸趨弱勢,也是社會的薪酬體系更趨合理、更能反映個人價值的一個表現。應該承認,過去大學生享受較高的起步工資,一定程度上是源于“物以稀為貴”的市場定律?,F在,高等教育的普及,讓具備大學學歷的人越來越多,起步薪酬相比過去不再有優(yōu)勢,既是對知識普及的正常反應,也是對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生所能創(chuàng)造的價值的合理體現。畢竟,理論知識是價值,工作經驗中獲得的實踐知識也應該體現出應有的價值;腦力勞動是價值,而體力勞動也同樣在創(chuàng)造價值。如果我們一味在薪酬上向理論知識和腦力勞動傾斜,那顯然不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 …[詳細]
  更大的無奈與妥協,或許要追溯到國內產業(yè)結構的深層因素。正如有關專家在剖析今年“用工荒”現象時指出的,中西部地區(qū)承接東部轉移的產業(yè),跟東部的產業(yè)鏈實際上在同一層次上,東部地區(qū)本身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低端產業(yè)沒有升級且占據非常大的比重,因此需要和西部爭奪同一批、同一類人才。當東部地區(qū)和中西部地區(qū)的產業(yè)結構幾近雷同,當低端產業(yè)鏈依然占據主力位置,當我們依然拘囿于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經濟模式,那么只能是大學畢業(yè)生需求萎靡,而普通勞動力需求旺盛。農民工工資走高,說明我們所依賴的人口紅利越來越萎縮,將反過來催逼傳統產業(yè)結構調整升級。 …[詳細]
投票與調查
擴展閱讀
· 被媒體過度消費的“大學生工資”
· “泥瓦匠月薪過萬”只是一個噱頭
腦體倒掛 如何解讀?
農民工:別拿我們開涮了
話中音
  農民工被‘幸?!c大學生被‘懂事’,掩蓋了農民工薪酬普遍偏低與大學生就業(yè)難的事實。
——《錢江晚報》評論員·洪信良
  農民工工資走高,說明我們所依賴的人口紅利越來越萎縮,將反過來催逼傳統產業(yè)結構調整升級。
——《羊城晚報》·燕農
  農民工和大學生皆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當下每一個莘莘學子,關鍵是要抓住自身的特長,找準屬于自己的工作范圍,勤奮務實才能不辱沒大學生的名號。
——《燕趙晚報》·張憶凡
  部分農民工工資超過了部分大學生的起薪,這樣的簡單對比并無實際意義,也不能證明“腦體倒掛”,雙方的工作環(huán)境、社會保障、發(fā)展前景等方面依然存在相當的差距。主持者認為,社會不應抱著“腦力勞動價值高于體力勞動”的思維定勢,而農民工的職業(yè)技能培訓、高等教育改革,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網友互動 點擊進入論壇討論  歡迎網友提供熱點話題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往期話題
“洋品牌”為何不靈了?
開發(fā)商如何獲得“道德血液”
誰是房租漲價的幕后推手
大學生薪酬低于農民工正常嗎?
“馬上就辦”是否給力?
“公車私用收費”可行嗎
中東亂局背后“隱形的手”
“限購令”到底限制了什么?
小學一個班 半數都是“官”?
“吃空餉”頑疾何日能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