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界村到榜羅鎮(zhèn):長征落腳點大轉折
2019-08-18 14:47:01 來源: 新華網(wǎng)
關注新華網(wǎng)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蘭州8月18日電? 從俄界村到榜羅鎮(zhèn):長征落腳點大轉折

  新華社記者王若辰、梁軍、王作葵

  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率領陜甘支隊到達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zhèn)。黨中央根據(jù)了解到的陜甘革命根據(jù)地及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fā)展情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改變了俄界會議關于在靠近蘇聯(lián)邊界建立革命根據(jù)地的方針,正式決定把紅軍長征落腳點放在陜甘革命根據(jù)地。

  這一影響長征歷史走向和全國革命新局面的偉大轉折是如何發(fā)生的?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5)從俄界村到榜羅鎮(zhèn):長征落腳點大轉折

  游客在俄界會議舊址參觀(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9月12日,為了戰(zhàn)勝紅四方面軍領導者的右傾分裂主義,中共中央在甘肅省迭部縣的俄界村(即高吉村)召開政治局緊急擴大會議,著重討論了紅軍今后的戰(zhàn)略方針問題。毛澤東指出,向南是沒有出路的,無論從地形、居住、給養(yǎng)等方面的條件看,南下都是絕路。

  最終,俄界會議統(tǒng)一了思想,堅持了早前確定的北上方針,并作出決定:紅一、三軍北上,開展游擊戰(zhàn)爭,到靠近蘇聯(lián)的中國邊境地區(qū)。一方面便于取得共產國際的幫助,另一方面休整部隊,擴大紅軍,然后再大力進取陜甘廣大地區(qū)。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1)從俄界村到榜羅鎮(zhèn):長征落腳點大轉折

  游客在臘子口戰(zhàn)役紀念碑前參觀(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幾日后,紅軍攻克臘子口,打通了北上通道。

  行至甘肅省宕昌縣小鎮(zhèn)哈達鋪,中央紅軍從郵政代辦所收集到多份《大公報》和國民黨地方報紙,獲得了陜甘地區(qū)有紅軍和游擊隊,更有一大塊發(fā)展著的革命根據(jù)地的消息。

  9月22日,中央紅軍團以上干部會議在哈達鋪召開。對于長征向何處去的問題,這次會議給出了答案——到陜甘革命根據(jù)地去!

  5天后的27日,中共中央率領陜甘支隊到達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zhèn)。從榜羅鎮(zhèn)中心學校存放的報刊雜志里,黨中央進一步了解到有關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發(fā)展和陜甘革命根據(jù)地的新情況,同時也印證了在哈達鋪獲得的消息。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4)從俄界村到榜羅鎮(zhèn):長征落腳點大轉折

  這是榜羅鎮(zhèn)會議舊址內景(8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土木結構,四門八窗,屋內一張大方桌,一盞清油燈,五把太師椅,五只陶土黑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就在這間榜羅鎮(zhèn)中心學校校長辦公室召開。

  會議改變了俄界會議關于接近蘇聯(lián)建立根據(jù)地的戰(zhàn)略方針,并正式決定將中共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陜甘,以陜甘蘇區(qū)來領導全國革命。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3)從俄界村到榜羅鎮(zhèn):長征落腳點大轉折

  在甘肅省榜羅鎮(zhèn)拍攝的連以上干部會議舊址(7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當時在距榜羅鎮(zhèn)中心學校不遠處的打麥場上,陜甘支隊連以上干部會議召開。據(jù)楊定華《從甘肅到陜西》一文,毛澤東在會議上主要闡述了以下問題:日本侵略北方的嚴重性;北方可成抗日新陣地的經濟、政治條件;充分注意群眾工作,解釋我軍北上抗日的意義等。

  到陜甘革命根據(jù)地去,抗日衛(wèi)國,成為黨中央和紅軍將士們新的堅定目標和信念。

  從12日俄界會議統(tǒng)一思想、繼續(xù)北上,到哈達鋪幾份報紙帶來曙光,再到27日榜羅鎮(zhèn)會議正式決定落腳陜甘,短短半個月間,長征落腳點完成大轉折,也改寫了長征史詩,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篇章。

  9月30日,在通渭縣城,毛澤東在干部會議上說:這里離陜北很近了,再往前走,就要踏上我們朝夕想念的“家”——陜北的土地了。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2 下一頁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志艷
從俄界村到榜羅鎮(zhèn):長征落腳點大轉折-新華網(wǎng)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59112488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