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塘海底隧道海上鉆探平臺“???號”全景(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顧小立 攝
新華社寧波3月27日電? 特寫:海底高鐵“探路人”
新華社記者顧小立
金塘海底隧道海上鉆探平臺“???號”局部(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顧小立 攝
從寧波甬江入海口水域乘坐海船一路向東,矗立在波濤之上的鉆探平臺“???號”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陽春三月,隨著一根根鉆頭在眾人的矚目中緩緩入海,這座依靠在東海懷抱里的“海上工地”,已漸漸恢復往昔熱火朝天的工作節(jié)奏。
“???號”肩負著一項特殊的使命:為中國首條海底高鐵隧道進行海上鉆探勘測。
2019年3月,甬舟鐵路全面啟動勘察設(shè)計工作。和港珠澳大橋一樣,該鐵路主體工程采用“橋+隧”組合方式,這條舉世矚目的“海上通途”將徹底結(jié)束中國舟山群島不通火車的歷史。而其中全長16.2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也將成為中國首條海底高鐵隧道。
3月20日,“???號”平臺技術(shù)人員卸掉鉆具鉆頭,取出巖芯。新華社記者 顧小立 攝
“請出示身份證件登記信息,并測量體溫?!眲偟巧稀昂??號”,所有來自陸上的人員都先要經(jīng)過一道防疫檢測。在平臺操作室的上方,帶著“奮戰(zhàn)甬舟鐵路,防疫施工兩不誤”字樣的橫幅格外醒目。
“不要小瞧了‘???號’下面的這片海水,它可不簡單?!睂幉êJ戮滞ê街鞴苤懿攀饩従彺蜷_海圖,向記者介紹了勘測地點的水域條件。“甬舟鐵路勘探橫穿了整個金塘水道,而此處是大小船舶進出甬江的必經(jīng)之地,每天航經(jīng)的船舶有百余艘,施工難度比較大。”
早上六點不到,第一根鉆桿下水的轟鳴聲劃破黎明時分的寂靜,進入套管裝置下潛至約70米深的海域,一直到次日凌晨兩點,分成“兩班倒”作業(yè)的10余名技術(shù)人員,要將300余根鉆桿打入海中然后取出,獲取巖芯中的土層地質(zhì)信息。
3月20日,“???號”平臺技術(shù)人員加固套管,為鉆具下潛進行準備。新華社記者 顧小立 攝
“勘探孔位置依據(jù)設(shè)計提供的鉆孔坐標,并采用測深儀進行孔位水深測量,整體精度控制在0.1m以內(nèi)?!苯鹛了淼篮I香@探項目副經(jīng)理朱海超說。
在巖芯取上來后,接下來要進行的就是土層分析與測試工作。“我們首先要對區(qū)域地質(zhì)情況進行一個總體把控,區(qū)分土層到底是粘性土、砂土、粉土還是基巖,然后取不同層位的樣品,拿回實驗室進行分析。”在朱海超眼里,一塊塊巖芯都是彌足珍貴的寶貝。“甬舟鐵路成功建設(shè)的地質(zhì)‘密碼’,就藏在它們‘其貌不揚’的身軀里?!?/p>
工期緊湊,時間不等人。為減少疫情影響,一些部門想盡辦法為“???號”擠出復工時間。
2020年2月,寧波海事局通過智能平臺開展遠程技術(shù)評審,身處武漢、大連、杭州、舟山、寧波等地的業(yè)主、施工單位、專家等20多人打破地域限制,進行了“不見面”但能“面對面”的交流探討。施工方對記者說,從提出申請到完成安全技術(shù)評審,再到船舶、船員就位,他們“一次都沒跑”就辦完了所有事情。
3月20日,“???號”平臺工作人員戴開平在操作臺前協(xié)調(diào)平臺升降操作。新華社記者 顧小立 攝
由于海上作業(yè)的特殊性,工作人員在“???號”上一待就至少是一個月,吃住生活全部在平臺上。兩張板床,一張小桌,一只壁柜——這是不到8平方米的休息室內(nèi)的全部“家當”。
協(xié)調(diào)平臺升降操作的工作人員戴開平,15歲就跟著長輩下海營生。他笑言,大海早已成為他難以分割的“朋友”。“海上沒有什么放松娛樂,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清晨看到太陽在海上緩緩升起的那一刻。”戴開平說。
“海勘8號”施工平臺長程越說,如果要給平臺上技術(shù)人員起一個共同名字的話,那他們或許可以都被稱為海底高鐵“探路人”。
程越從事海上勘探工作已將近10年,每年有300多天需要在外出差,每個月有近20天需要在海上漂泊,與海浪為伴。在同事眼里,他走過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是一名見多識廣的“老探路人”。而在女兒眼中,父親的忙碌是為了一項項造福于更多人的光榮事業(yè)。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