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青山,是一位音樂人,但是我也很熱愛電影。在最近也編劇和導(dǎo)演了一部電影叫《為國而歌》。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外公經(jīng)常帶我們?nèi)⒓右恍┗顒?。記憶最深的就是?dāng)時去過玉溪,云南的玉溪有個聶耳公園。那個時候我慢慢開始知道我們家有一位很著名的人物,我外公的弟弟叫聶耳。
大家都了解聶耳先生是國歌的曲作者,但是聶耳先生作為一個天才的音樂家,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太多了。大家耳熟能詳?shù)?、每一個小孩都會唱的《賣報歌》、還有我們聽到的《金蛇狂舞》,基本上在過年的時候都會放,這也是聶耳的作品。當(dāng)然還有更多的像《碼頭工人歌》、《鐵蹄下的歌女》。聶耳短暫的生命中,創(chuàng)作了45首作品,基本上每一首作品都很優(yōu)秀。
聶耳的媽媽是傣族人,特別喜歡云南的花燈,還有云南的一些民間音樂,傣族民歌。當(dāng)時聶耳的母親都會在睡覺前給比較調(diào)皮的聶耳演唱,所以聶耳是在媽媽的音樂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有一個四川的鄰居是個木匠,這個木匠特別喜歡音樂,他會吹一手好的竹笛。他教聶耳吹竹笛,丘木匠也算是聶耳的一個啟蒙音樂老師吧。他會自己手工制作竹笛,他送了聶耳竹笛,開啟了聶耳先生的音樂之門。而且三哥,就是我的外公也和聶耳在學(xué)校里面組織了一個民樂團?,F(xiàn)在你們到翠湖還可以看到很多的人會在那載歌載舞,有管樂團、有唱歌的,我們開玩笑說那個時候就是聶耳的一個竹笛,我的外公一把三弦或者一個二胡走天下。他們就經(jīng)常跑到翠湖去演奏,很多圍觀的人啊。這算是他們的一個音樂實踐的地方,也是他們很快樂的童年。
我現(xiàn)在來看待聶耳先生,我覺得用天才的音樂少年來形容他一點都不為過,因為聶耳先生在接觸所有的樂器后,很快的時間內(nèi)就會演奏。包括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照片可以看到,聶耳先生在上海除了鋼琴、小提琴之外,他還是第一個用吉他創(chuàng)作的作曲家,還是無師自通的一個。
小時候聽到國歌是在升旗或是在學(xué)校的活動里面,長大以后特別對國歌有了進一步了解,知道它的創(chuàng)作的由來,我對國歌的理解完全改變了。國歌的誕生有很多的故事,而且里面蘊含著太多太多的民族情感。每一個人都可以演唱這首歌,一個八度多一個音是它的特點,就是人的聲帶基本上可以演唱的音樂是在兩個八度,那么一個八度多一個音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每一個可以發(fā)聲的人、可以說話的人都可以適合他的音域,都可以演唱。因為聶耳先生一直說想創(chuàng)作一首大眾可以接受的歌,所以說它是一個為大眾而創(chuàng)作的歌曲。
我覺得真的要從《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來理解,首先田漢先生我覺得非常偉大。這首作品是他在創(chuàng)作一個文學(xué)劇本開始的,田漢先生創(chuàng)作完這個腳本就被國民黨當(dāng)局以“宣傳赤化”的名義批捕了。那么聶耳先生看到這個歌詞的時候,特別有感覺。原來的歌詞是“前進 ,前進”。最后聶耳先生把“進”作為一個重音放到了這個作品里。“前進,前進,前進進”,其實這個音樂是沒有停止的。我覺得像是一首戰(zhàn)歌,像戰(zhàn)場上槍的聲音,它用了很多復(fù)點?!读x勇軍進行曲》的“起來”,特別特別有價值,也特別有力量。這首歌就讓中國人不要下跪,起來嘛,前進嘛。我看過一個資料,特別的可悲,在舊中國的時候,日本人可能一個小馬隊,很少的人進來,全村的老少都在馬路邊跪下,就是為了求生。所以我覺得《義勇軍進行曲》在那個年代,是一個藥方、精神的藥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以后,它的傳播有多大呢?馬來西亞的游擊隊把它的歌詞改了,馬來人民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就是東南亞的很多反法西斯戰(zhàn)線的國家都把這首曲子用到自己的身上。美國當(dāng)年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黑人歌唱家叫保羅·羅伯遜,他在美國的時代廣場第一次演唱了聶耳的這個作品。反法西斯勝利的時候,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的代表也是用這首曲子在盟軍的廣播里面去播放。現(xiàn)在我們唱這首歌為什么還會有熱血、還會感覺到震撼?中華民族那個時候抵御外強侵略,我們起來;但是現(xiàn)在中華民族強大了,我們再唱這首歌的時候會激勵我們。
在民族危亡的時候,一首曲子喚醒了多少人起來。我想能不能把這首《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故事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機緣巧合也有很多人幫助我,我們用了五年的時間把這個我心中想講的故事變成了現(xiàn)在大家可以看到的《為國而歌》這個電影。
在創(chuàng)作電影的時候,我就寫了兩條線,一條線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創(chuàng)作者聶耳、田漢;還有一條線就是遠(yuǎn)征軍的戰(zhàn)士,他們是《義勇軍進行曲》的踐行者。
通過一首歌的誕生,創(chuàng)作了一部電影,它的意義特別重大。我覺得有幾方面,第一是作為一個國人,我覺得應(yīng)該了解自己國歌誕生的歷史,這個我覺得是重中之重,國歌是一個國家的精神的一個象征。第二個是我覺得聶耳和田漢先生還有劇中的很多人,應(yīng)該可以作為現(xiàn)在年輕人的楷模。我覺得“純粹”這個詞用在我們的臺詞里,用在聶耳先生身上,用在很多革命先烈人的身上特別的合適。希望現(xiàn)在的孩子們或者現(xiàn)在的年輕人去理解“純粹”這兩個字,純粹的一個信仰。最最重要的是聶耳先生在23歲的青春中,他有社會的責(zé)任感。社會責(zé)任感對這個電影來說價值也很大,聶耳在給媽媽寫書信的時候19歲、20歲不到,他說,“媽媽。我是為社會而生,我想在這個人類社會里做出偉大的事業(yè)”,我覺得這是一個十九歲的青年高度的社會責(zé)任感。
在創(chuàng)作劇本的時候,我看到過郭沫若先生寫的“聶耳呼,巍巍然,其與國族并壽,而永垂不朽呼?!?/strong>“國族并壽”就是與中華民族在一起,我覺得這個對聶耳先生的褒獎特別特別中肯。
《為國而歌》這個電影里我一直說一句話,讓所有的演員是不是可以有溫度,我覺得溫度這兩個字特別重要。我們會看到一個一個歷史人物是鮮活的、有溫度的,對歷史的重溫從這個電影里看到你完全不了解的人生,看到你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人,你也應(yīng)該反省我們這些文化英雄的初心。他們的初心是什么?是民族的自強、民族的崛起,我也覺得他們有一個社會的屬性、社會的責(zé)任感。所以我覺得現(xiàn)在去看這個電影特別契合這八個字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