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綜述:權威專家透視中國低碳之路
2015-12-06 11:33:4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巴黎12月6日電(記者韓冰 應強 唐志強)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期間,就低碳經濟為何是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中國低碳之路面臨的挑戰(zhàn)、應樹立怎樣的新“能源安全觀”等問題進行了權威解讀。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是中國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智囊團,長期為中國參與國際氣候談判、實現國內行動目標出謀劃策。

  低碳經濟是中國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杜祥琬說,在高污染、高碳排放的經濟模式下,中國環(huán)境的負荷已經到達可容忍的極限,事實說明,高碳模式在中國“是絕對行不通的”。

  杜祥琬說,中國發(fā)展模式向低碳轉型不僅是必要的,從發(fā)達國家經驗看,也是可行的。發(fā)達國家的現代化路徑大致可分為兩類:美國、加拿大走的是高碳、高耗能的道路,美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歐洲、日本走的則是相對低碳、相對節(jié)約能源的道路,人均能耗只有美國水平約二分之一。這就說明,走低碳之路是能夠通向現代化的。

  杜祥琬說,近年來中國積極探索向低碳轉型,采取了主動調整經濟結構、在數十個城市進行低碳試點、推廣余熱取暖等多項舉措,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實踐證明,低碳不僅沒有限制中國發(fā)展,反而令中國的經濟增長更有質量、效益更高。

  中國低碳之路面臨兩大競賽

  從高碳到低碳,轉型的道路難以一帆風順。杜祥琬說,中國在通向低碳經濟的道路上面臨著兩場競賽:在國內,轉變發(fā)展方式的努力與粗放發(fā)展的慣性相互較勁;在國際上,不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實際上都在比賽低碳經濟發(fā)展。

  杜祥琬說,希望中國在這樣的競賽中不落伍,甚至走到前面。因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責任和中國本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需求是一致的,可以互相支持、互相補充。

  杜祥琬說,中國的減排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2014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比2005年降低33.8%。到2020年中國“很有可能”超額完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行動目標。

  樹立新的能源安全觀

  杜祥琬認為,中國低碳轉型的關鍵之一是能源結構從依賴煤和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轉變。而中國低碳能源的發(fā)展應“三馬齊奔”,即可再生能源、天然氣、核能同時發(fā)展。

  他還呼吁,中國應樹立新的“能源安全觀”。一是改變傳統的供應安全觀,要用科學的供給滿足合理的需求;二是環(huán)境安全應該與能源的供給安全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如果能源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超出了所能忍受的紅線,也是不安全的;三是要著眼長遠,搶占新能源技術的制高點。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曉朋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jié)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jié)
雨后西湖晴歸來
雨后西湖晴歸來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種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種忙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108111736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