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jīng) 高層 理論 論壇 思客 信息化 炫空間 軍事 港澳 臺灣 圖片 視頻 娛樂 時尚 體育 汽車 科技
  • 蘇 格
  • 喬  良
  • 阮宗澤
  • 崔洪建
  • 李紹先
  • 金燦榮
  • 高祖貴
  • 田德文
  • 殷  罡
  • 陳鳳英
  • 張煥利
  • 陳志瑞
  • 蘇  格

    蘇 格

    中國太平洋經(jīng)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 喬  良

    喬 良

    空軍少將,國防大學教授

  • 阮宗澤

    阮宗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

  • 崔洪建

    崔洪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 李紹先

    李紹先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金燦榮

    金燦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 高祖貴

    高祖貴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 田德文

    田德文

    歐洲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

  • 殷  罡

    殷 罡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 陳鳳英

    陳鳳英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張煥利

    張煥利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新華社前駐東京記者

  • 陳志瑞

    陳志瑞

    外交學院教授、《外交評論》執(zhí)行主編

金燦榮主持
  • 金燦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將長期處于僵化狀態(tài)。只要普京在任,我估計他們的關系就好不了。普京明年如果連任,又干6年,到2024年是72歲,那么西方與俄羅斯關系會僵持很長時間。[詳情]

  • 喬良

    空軍少將,國防大學教授

    一件正確的事情在不正確的時間干是一個錯誤,特朗普希望恢復美國的實體經(jīng)濟,就是在不正確的時間干正確的事情,這是在犯錯。[詳情]

  • 阮宗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

    對美國未來,我不覺得是大治或大亂、更好或者更糟,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會越來越憤怒。過去美國是全球公共產(chǎn)品提供者,它其實是最高興的,二戰(zhàn)后它獲得最大利益、最大制度性權力和最大發(fā)言權。但今天的美國是憤怒的美國,覺得自己被占便宜吃了虧。[詳情]

高祖貴主持
  • 高祖貴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未來中東地區(qū)的格局可能出現(xiàn)大翻盤,最后的結局取決于沙特和伊朗如何較量,而這又與沙特國王薩勒曼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詳情]

  • 殷罡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中東地區(qū)絕對不可能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代理人戰(zhàn)爭。這里有兩個概念,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不會有,即使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也不是代理人戰(zhàn)爭。[詳情]

  • 李紹先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東現(xiàn)在是大亂,一年比一年亂。舊有的格局坍塌、新的格局建立不起來。美國不管,俄羅斯實力不夠,中東出現(xiàn)內外不平衡,這是最大的癥結所在。[詳情]

  • 蘇 格
  • 金燦榮
  • 高祖貴
  • 崔洪建
  • 張煥利
  • 陳鳳英
  • 蘇格

    中國太平洋經(jīng)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中國發(fā)展繼續(xù)處于重要的戰(zhàn)略機遇期,中國在全球治理中對國際秩序的塑造力也持續(xù)增強。前行道路上難免艱難險阻,我們要居安思危,規(guī)避風險,穩(wěn)中求進。[詳情]

  • 金燦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核心西方所具有的不確定性導致產(chǎn)生以下三種不利趨勢:一是逆全球化,具體表現(xiàn)為特朗普接二連三的“退群”(自我孤立),二是碎片化,三是極端化。逆全球化和碎片化都與西方國家密切相關。[詳情]

  • 高祖貴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美日有意利用印度和澳大利亞牽制中國,即使四國將來不建立正式同盟,只是加強多邊安全合作機制,也將對中國周邊安全局勢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可能影響中美關系的良性發(fā)展。[詳情]

  • 崔洪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面對一個敏感和焦慮的歐洲,中國在外交政策上要把握好平衡,要更多地做事情,不要先把口號喊得很高,把歐洲人給“嚇著了”,避免歐洲出臺的政策給我們合作的環(huán)境和輿論帶來負面影響。[詳情]

  • 張煥利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新華社前駐東京記者

    2018年中日關系會有所改善,但這種改善不是恢復到過去的水平,而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形成一種新型的中日關系。中日關系實質性改善,還需要安倍拿出切實行動。[詳情]

  • 陳鳳英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我們一定要立足周邊,落腳在亞洲,我一直認為“一帶一路”要精耕細作的是周邊,使“一帶一路”真正成為和平、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安全的倡議。[詳情]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