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菜”!鄱阳湖让越冬候鸟“吃好住好”
寒冬腊月,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进入候鸟越冬高峰期。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已有超60万只候鸟抵达鄱阳湖区栖息越冬。
2024年秋季以来,江西部分地区气象干旱逐渐发展。据江西省气象台发布,2024年10月1日至12月29日,全省平均降水10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五成。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使得鄱阳湖沉水植被退化,部分候鸟“口粮”供应面临挑战。
江西“省鸟”白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等级。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底来鄱阳湖区越冬的白鹤数量超过5000只,较2023年同期增加了1000余只。
刺苦草冬芽是白鹤爱吃的食物,近5年江西持续探索刺苦草种源培育技术,并于近日在鄱阳湖水域首次移栽试点成功。“这意味着在鄱阳湖开展的沉水植被恢复取得重要突破,将为后期鄱阳湖沉水植被恢复及湿地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级调研员罗浩说,试点水域移栽初期,刺苦草密度约为每平方米40株,经过一段时间生长,达到每平方米165株。
常池湖是位于江西永修县吴城镇附近鄱阳湖水域的一处碟形湖。记者在现场看到,湖边可见候鸟栖息过的痕迹,一群群候鸟在湖面上嬉戏。
据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湖池保护管理站站长张宗华介绍,随着鄱阳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逐步推进,各个大型碟形湖都将移栽刺苦草等植物,为候鸟提供更好的栖息觅食环境。“往年这片水域只观察到几十只白鹤,2024年底高峰期有200多只白鹤来这里越冬,相信以后会来更多。”张宗华说。
不仅是刺苦草,记者在湖边还看到被啃食得参差不齐的苔草。张宗华说,为更好地恢复鄱阳湖湿地生态,工作人员根据湖区具体情况,移栽种植了包括马来眼子菜、黑藻、菱角等植物。它们既能净化水体,也能作为候鸟的“口粮”。
为候鸟“备菜”的举措得到湖区百姓的点赞支持。
42岁的吴城镇同兴村农民范斌种了约15亩水稻,稻田离湖区只有三四公里远,经常有候鸟到他的田里“做客”。
范斌说,候鸟为当地发展“观鸟经济”、百姓开农家乐带来了机会,但它们也会进入农田“大快朵颐”。2024年晚稻丰收时节,成片候鸟结群而来,他每亩地减收两三百元。
范斌说,如今,村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不会做出伤害候鸟的行为。他们希望刺苦草等候鸟“口粮”能在鄱阳湖区进一步推广种植,进一步促进人鸟和谐共处。
随着候鸟越冬进入高峰期和鄱阳湖低枯水位持续,江西正想方设法保障候鸟栖息觅食环境。据了解,鄱阳湖周边地区通过生态保水补水、刈割老化苔草、人工繁育沉水植被、建设候鸟应急食源地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应对极端气候的抗压能力和候鸟承载力。
(记者胡锦武 熊家林)新华社南昌1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