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三苏祠:老井、古树、松鼠与猫-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5

01/24

14:0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5版 文化

探访三苏祠:老井、古树、松鼠与猫

2025-01-24 14:05:3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5版 文化

1月18日,人们在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的三苏祠博物馆参加“寿苏会”活动。

新华社发(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康锦谦)近日,一年一度的“寿苏会”又在苏轼家乡四川省眉山市举行。苏轼家乡的人们与世界各地赶来的苏学专家、“粉丝”们汇聚三苏祠博物馆,共同表达对苏轼的敬仰与追思。

  三苏祠博物馆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的故居。同时,三苏祠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三苏祠“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

  三苏祠内的景点很多,其中有一口苏宅老井,为保存至今的苏家遗迹之一,虽历经千年,井水依然丰沛清澈。由于这口井水“喝”出来三个大文豪,慕名而来的学子络绎不绝,都想沾沾文气,于是工作人员每天早晨便打上一桶井水,置于井边。记者看到,年轻的学子还有家长带着的幼童排队在井边,轮番取桶中水洗手,以沾“文气”。

  苏轼爱荔枝,三苏祠中名木古树很多,但荔枝树独有一株。在这株荔枝树边,陈列着一株荔枝枯桩,虽已枯死,但其势仍在,名为“苏宅丹荔”。

  “苏宅丹荔”为苏轼离开家乡时,友人盼其早归而植。苏轼曾作《寄蔡子华》诗:“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这株荔枝树历经近千年,于20世纪90年代枯亡。工作人员将根茎保留,打磨上漆就近陈列,并在原址补种一株,以表怀念。

  博物馆工作人员轩园告诉记者,“苏宅丹荔”虽成绝唱,但其身影曾在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中出现过。作为无声的见证者,这株寄托着苏轼心中遗憾与乡愁的古树,被现代影像技术记录下来,巧合地与另一部中国文化瑰宝结缘。

  三苏祠的松鼠很有名,走进三苏祠,很容易看见房檐上、树枝间灵动穿梭的松鼠们。令博物馆工作人员们“头疼”的是,这些“邻居”每到夏天便肆无忌惮地大吃园内荔枝,而为顺利开展“东坡品荔会”等活动,工作人员们不得不拿起长杆,打响“荔枝保卫战”。

  其实,人们并不想真正伤害这些“邻居”,久而久之,松鼠们根本不怕人,经常在游客肩头跳来跳去。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甚至连三苏祠内的猫,也不会伤害它们。

  三苏祠内的猫数量不少,各有地盘。它们每天“趾高气扬”地在博物馆里四处巡视、嬉戏,有时站在地灯上,看上去像是“护园神兽”,惹人喜爱。

  2017年秋天,轩园和同事给一只新来的橘猫取名字,想了好几个名字,一个一个地唤它,当叫到“苏小喵”时,它突然“喵”地大叫一声,就这样选好了自己的名字。如今“苏小喵”长成了一只老猫,牙齿已经掉光,大家便用适合老猫吃的鱼罐头和软鱼干喂它。

  在三苏祠,记者遇见一位正在打拓片的老师傅,洁白的生宣纸平铺在石碑上,喷水、蘸取朱砂墨、打拓……大约半小时后,一幅精美的苏轼画作便清晰地拓在纸上。

  师傅名叫刘良勇,是书画修复师,今年是他在三苏祠工作的第40个年头。在古籍、字画中与苏轼对话几十年,刘良勇深感于苏轼开朗豁达、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他说,做人应如此,修复古籍字画也是如此。

  “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你的诗词人生际遇里重新感受人生,你在后人的品读中一遍遍地重新鲜活起来。”一封留给苏轼的信札中这样写道。

  虽过近千年,三苏文化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史梦佳
关键词:三苏,荔枝,工作人员,博物馆,祠内,井水,名字,人生,松鼠,丹荔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