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科普惠民”如何走得更遠——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觀察
新華社記者 岳冉冉、董雪
精彩、新穎、惠民、提氣,人們用這四個詞形容剛結(jié)束的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在七天時間里,全國共舉辦各具特色的群眾性科技活動超2.1萬項,參與人數(shù)創(chuàng)紀錄超3.1億人次。當“國之重器”不再是神壇上的“高冷”存在;當品質(zhì)科普被頻頻點贊;當科學的種子在孩子心里萌芽……已滿19歲的全國科技活動周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了一份“科普惠民”的大禮包。
——“硬”科技變得柔軟可觸。今年科技活動周的主題是“科技強國 科普惠民”,如何讓公眾理解“大國重器”“重大專項”的含義,活動周下足了功夫。
“中國海油深水油氣田開發(fā)及作業(yè)船隊”模型揭秘了我國的“深水艦隊”如何從3000米的海底開采石油。核電專項成果向人們普及了如何讓核燃料顆粒“穿上”安全的石墨球“外衣”?!伴L征家族”的五號、六號、七號運載火箭被做成了仿真模型集體亮相。1:3比例復制的“玉兔二號”巡視器也在演示如何在月背執(zhí)行科學任務。
“大家都對我國最新研制的大國科技很感興趣,還有觀眾問我‘鵲橋號’中繼星的作用原理?!焙教炜萍技瘓F五院嫦娥四號中繼星飛控主管設計師陳羅婧對公眾的熱情始料未及。
當“硬核”科技以實物、模型的方式展出,當最新成果可以體驗、參與、互動,高科技開始變得柔軟可觸摸?!拔覈倪@些科技重大專項讓人提氣、振奮!”參觀者李先生感嘆道。
——科學“大咖”做品質(zhì)科普。當前我國正在深入實施創(chuàng)新驅(qū)動發(fā)展戰(zhàn)略,關鍵靠創(chuàng)新,基礎在科普?!耙胧箍萍紕?chuàng)新能夠真正取得成功,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和支持至關重要。”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說。
花兒為什么有各種顏色?那些蘑菇為什么有毒?樹上樹下為什么都長有苔蘚?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多位院士和研究員為孩子們量身打造了趣味科學報告。在中科院醫(y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公眾們在顯微鏡下觀看真實的腫瘤組織切片,傾聽專家講述“腫瘤細胞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把科研大樓變游樂場,上演化學實驗秀,讓公眾參觀龍卷風制造機……圍繞科技熱點、抓住公眾興趣點、提高人們參與度、用活各種傳播形式,中科院在今年的科技活動周上演了一場場品質(zhì)科普大戲。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立松感嘆道:“科普太重要了,社會和公眾對此有很大需求,它關系著國家未來,關系著青年一代?!?/p>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惠及1億民眾的“飲用水安全保障系統(tǒng)”、為患者減輕檢查痛苦的創(chuàng)新醫(yī)療儀器、如“田螺姑娘”般收拾屋子的智能家居……記者注意到,平易近人的“民生科技”成了今年科技周又一道靚麗風景。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已不再是句空話?!笨萍疾恳撬鞠嚓P負責人說,“今年科技活動周在展示我國科創(chuàng)成果的同時,也展示了走進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科技,如何讓科技真正惠及公眾,是我們努力的方向?!?/p>
——孩子心中埋下科學種子。上到宇宙黑洞,下到海底科學,大到航空母艦,小到生物細胞,“硬核”如集成電路,親切如擬人動畫……很多小朋友通過科技活動周,開啟了走進科學世界的大門。
“現(xiàn)在的孩子是伴隨科技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對科技更感興趣,接受度也更高。”一位電子信息行業(yè)專家在2019年科技活動周客串起“講解員”角色,“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動周落幕了,但科普不應該落幕。讓7天的集中科普變成300多天的常態(tài)科普,這樣能讓更多孩子擁有科學夢想?!彼f。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