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xí)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總書記關(guān)心的百姓身邊事)
一本“村官”日記里的扶貧路——小故事里的大情懷之四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一本“村官”日記里的扶貧路——小故事里的大情懷之四
新華社記者李鳳雙、楊思琪、王松
今年10月17日是第6個扶貧日。脫貧攻堅是一項歷史性工程,是中國共產(chǎn)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習(xí)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脫貧攻堅任務(wù)能否完成,關(guān)鍵在人,關(guān)鍵在干部隊伍作風(fēng)。
在黑龍江省綏棱縣,靠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華,本是黑龍江省機關(guān)事務(wù)管理局一名“大院干部”。駐村4年多以來,一本扶貧日記寫下了這位“村官”和鄉(xiāng)親們一起品嘗的酸甜苦辣,以及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
這是黑龍江省綏棱縣靠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華的日記本(10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老屋·新居
“今天我又去了孫有江家,他家收拾得很利整,小日子蒸蒸日上……”2019年10月12日,陳華在日記中欣慰地寫道。
而2年前,孫有江家可讓陳華沒少操心。
那是2017年夏季的一天,早上5點不到,年近六旬的貧困戶孫有江就急匆匆來到村部。
“陳書記,你快到我家看看吧,房子塌了!”孫有江滿臉焦急。
原來,此前靠山村連下了三天大雨。這天半夜,只聽“轟隆”一聲,孫有江家西屋被雨水沖塌了。
“四十多年的泥草房塌了,老兩口子命真大”“這破房子,甭要了”“重蓋新房,得花不少錢”……不一會兒,聞訊而來的村民七嘴八舌說了起來。
黑龍江省綏棱縣靠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華(中)與兩名工作隊隊員在村部的院子里晾曬黃芪(10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孫有江患病勞動不便,妻子楊文蘭雙手也有殘疾,過日子少不了鄰居們的接濟。“俺們不想走,可翻蓋,就俺家這條件……”說著,老人的眼淚啪嗒啪嗒掉了下來。
按照當(dāng)?shù)啬嗖莘扛脑煺撸@對殘疾夫妻只能享受一萬四千元補助,根本不夠用。見狀,陳華決定從相關(guān)經(jīng)費里拿出一萬元,幫孫有江在原址翻蓋新房。為了省工錢,陳華又帶著五六個黨員一起當(dāng)起了勞力。
2017年8月25日,陳華在日記中寫道:“今天孫有江家的彩鋼房砌炕,我?guī)退岽u倒灰,又去縣里買了一些建筑材料,一直干到了晚上?!?/p>
一家有難大家?guī)?。在陳華的帶動下,有的鄉(xiāng)親出兩千元買地磚,有的出八百元送炕席。不到一個月,新房就蓋成了,不僅寬敞明亮,還保留了前后院,老兩口想種點啥就種點啥。
幾年來,靠山村共改造危房149戶,還有32戶貧困戶入住新居。通過整合各類資金,村里修建出4.2公里水泥路面,安裝了路燈,還栽種了8000棵綠化樹木,村居環(huán)境煥然一新。
【記者手記】扶貧干部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將困難群眾的冷暖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中。
目前,從西南到東北,從大漠到高山,280余萬名黨員干部駐村幫扶,認真講解每一條政策,落實每一個項目,為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奔走不停。
黑龍江省綏棱縣靠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華(左)在與村里的貧困戶交談(10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廳官·村官
去年底,陳華被提拔為黑龍江省機關(guān)事務(wù)管理局副巡視員,成了“副廳級村官”。今年9月,他又獲評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但在村民們眼里,陳華是個結(jié)結(jié)實實的“屯里人”。他總是穿著一身迷彩服,臉被曬得黝黑,放到人堆里,比誰都像農(nóng)民。
陳華剛到靠山村時,村黨總支凝聚力不強,村集體負債60多萬元。村里沒有像樣的產(chǎn)業(yè),對于村民來說,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是份奢望。
“2019年10月7日,今天要辦的事情太多了,第一件就是把黃芪拉到村里。大家忙著秋收,但也都過來幫忙了……”陳華日記中這樣寫道。
村部廣場上,一捆捆黃芪整齊排列,曬著太陽。在電話里,陳華跟一家藥廠“談判”:“一斤不能低于三塊錢,我們得保本,給村民發(fā)工資?!?/p>
為給村里“立業(yè)”,陳華組織黨員帶頭發(fā)展特色種植又積極聯(lián)系銷路,黃芪、花卉種植項目有了起色。
黑龍江省綏棱縣靠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華在村里的辦公室中寫日記(10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今年大年初五,陳華就領(lǐng)著二三十名貧困戶在溫室大棚里育花苗。村部到花卉基地有二十多里地,陳華就開車拉著村民們?nèi)セ亍S袝r候人多 ,一車拉不下,他就再回來接一趟。等晚上干完活兒,再把他們一一送回家。
“人家陳書記多干活也不多掙錢,可他來了俺們村,就是閑不住地干。咱的活都是給自己干的,還好意思偷懶嗎?”貧困戶曹金英說。
6月初,村里60多萬株開得正艷的串紅、鼠尾草進城了,裝點著哈爾濱市不少公園、街道和居民小區(qū)。曹金英種的花讓她掙了4000多元,心情也像花兒美滋滋的。
產(chǎn)業(yè)活了,百姓富了,靠山村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7000元,增長到2018年的12600元,村集體每年也有數(shù)萬元盈余??可酱逭业搅朔较颍傩諅冇X得有了“新靠山”。
【記者手記】靠山村是我國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山鄉(xiāng)巨變”的一個縮影。6年來,我國農(nóng)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000多萬,貧困發(fā)生率從10.2%下降到1.7%,創(chuàng)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習(xí)近平總書記指出,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鶎狱h員干部在帶領(lǐng)群眾脫貧致富的火熱實踐中得到歷練,經(jīng)受考驗,磨煉黨性,增進了與群眾的感情,增強了做好工作的本領(lǐng)。
黑龍江省綏棱縣靠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華在田間查看將要收獲的玉米(10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小我·大家
“如果今天辦事順利,就回村里。如果不順利,就明天再回去。”
這是陳華一篇日記的開頭。陳華家在哈爾濱市,距離靠山村有三個小時車程。每次離家時,都是匆匆而別。
“其實我明白,媳婦希望我辦事不那么順利,這樣就能在家里留宿一晚?!标惾A說。
村里人不知道,陳華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兩個外孫女、一個小外孫。妻子退休后,總盼著陳華在家一起享享天倫之樂。
可陳華一年駐村300多天,每次回家基本都是為了給村里辦事,或者回省里開會,而回到家又常常是深夜十一二點。
陳華家還成了村民們的“駐省辦”,到省城看病的找他,他張羅掛號、排隊、抓藥;買農(nóng)具的找他,他聯(lián)系商家……他總是有求必應(yīng),有忙必幫。
村里一張硬板單人床,放上加熱板,成了他的臥床。就是在這張再簡單不過的床上,陳華也有“懶床癥”。
黑龍江省綏棱縣靠山村貧困戶孫有江(左)與來看望他的陳華交談(10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今天早上真的有點起不來了,昨天清雪時間太長,有點累著了……”
“今天本想多睡一陣,可昨天看了外地的大豆示范區(qū),產(chǎn)量竟然這樣好,得趕緊謀劃起來”
……
盡管如此,陳華幾乎每天清早五六點就起床,為村里的事忙活。
自2015年以來,靠山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113戶275人,減少到2戶4人。靠山村于去年8月脫貧“摘帽”,還成了“先進村”。
靠山村是陳華幫扶的第8個村。13年來,他已經(jīng)走過了7個縣市8個村莊。
“每來到一個村子,看到那里的落后面貌,我就想改變它。等到離開村時,望著那里發(fā)生的新變化,老百姓的眼神也從期盼變成了不舍,就覺得一切都有價值?!标惾A說。
【記者手記】“五天四夜”“每年不少于200天”,這是不少地區(qū)對駐村干部的基本要求。為了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貧困地區(qū)早日摘帽,他們常常風(fēng)雨無阻,夙夜在公,有的以忘我情懷踐行初心,有的以寶貴生命奔赴使命……
如今,脫貧攻堅進入沖刺期,更需要廣大扶貧干部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為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站好最后一班崗。
相關(guān)新聞: